父子接力,種出田野上的新希望
從做體力活兒到干技術活兒,從收成看天到增收靠科技
金山網訊 春風送暖,大地返綠。在大路鎮種田大戶夏振華的小麥田里,兒子夏超群正在使用無人機進行小麥除草作業。“我們現在使用的是大疆最新款T50農業無人機,這款機器采用的是離心噴頭,滲透力更強,而且藥箱也大了,一箱藥可以打四五十畝地。”夏超群一邊操作著無人機一邊介紹。目前小麥進入返青期,除完草再等到4月份進行赤霉病防治,然后就可以靜待夏收了。
夏超群的父親夏振華今年56歲,安徽銅陵人,2016年來大路鎮承包了850畝土地種植水稻、小麥。“在使用無人機之前,我們一直都是傳統人工打藥,那時候850畝地需要七八個工人連續作業七到十天,工人工資按照一天130元算,光是打一次藥就需要近萬元。自從買了無人機,不僅作業效率提升了,人工費也可以省下一大筆。”夏振華一邊幫兒子往無人機里加藥,一邊開心地說。
隨著經驗慢慢積累,夏振華不斷擴大種植面積。2019年,夏振華的土地承包面積超過1200畝。在同年的”新農民”培訓會上,夏振華第一次動了高科技種植的念頭??捎捎谧约耗挲g偏大,對農業高科技知之甚少,他便打起了兒子夏超群的“主意”。“2020年初的時候我在無錫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,后來受疫情影響,效益不好,當時我父親跟我說了他想引進無人機搞新農業的想法,我覺得還挺有意思,所以就回來跟他一起干了。”2020年4月,從無錫回鎮江的夏超群剛好趕上了春耕備耕,購買了一臺大疆T30無人機。
“當時自己不會操作,請了專業飛手,也就是那一次我見識到了高科技種植帶來的‘驚喜’。”春耕備耕結束后,勤學肯鉆的夏超群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新型農民培訓,并獲得了無人機飛行證。
將近三年時間,夏超群不僅讓自家的千余畝土地實現了全程機械化,而且還帶動周邊農戶逐漸走上機械化種植的道路。“旋耕機、拖拉機、插秧機……現在種田不需要多少人工,拋開農忙時節,平時一家四口完全忙得過來。”夏超群說。
現代化機械不僅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、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,也實現了大規模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:加快建設農業強國,扎實推動鄉村產業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態、組織振興。如今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父輩手中接過“最接地氣”的事業,追隨父輩的腳步,從做體力活兒到干技術活兒,從收成看天到增收靠科技,用全新的思維耕耘土地,在廣袤的田野種出新的希望。(胡雪 曹力元 程瑩)攝影 程瑩
責任編輯:鄧宇